立秋时节如何养生 防范秋燥与秋乏
近期,南方多地遭遇高温天气,最高气温可达40℃。中央气象台预测实时热点,未来一周内,江汉、江淮、江南及四川盆地东部等地将持续高温。尽管立秋已过二十天,但气温依然居高不下,这种现象被称为“秋老虎”。
“秋老虎”并不是气象专业术语,而是民间对夏季向秋季过渡时期气温下降后又突然回升的描述。通常指在这一时期出现的一段35℃以上的高温天气。专家表示,立秋后随着夏季风减弱和降水减少,空气湿度下降,体感从潮湿闷热逐渐转为干爽。但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持续控制,气温往往要到9月中旬以后才会明显降低。
“秋老虎”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副热带高压异常控制。副高在南退过程中阶段性北抬,阻隔北方冷空气南下,导致晴朗少云,日照强烈,气温维持在35℃以上。这段时间昼夜温差变化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老年人群体。医生建议有基础病的人群保持健康规律的生活习惯,每天补充水分1500到2000毫升,少量多饮,不要等到口渴时再喝水。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规律服药,及时监测血压血糖。
“秋老虎”天气里,气温高、湿度低,昼夜温差大,人体调节系统容易失衡。肠胃较弱的人常会出现食欲降低或腹泻症状,咳嗽、哮喘病人增多,这被称为秋燥。秋燥表现为体内水分过分丢失,毛发干枯,皮肤干燥,口干咽干,有时还会咳嗽,痰黏黄。此外,“秋老虎”天气还让人感到疲倦,做事提不起精神,即所谓的“秋乏”。生活节奏压力变大,加上秋季饮食不当,晚上熬夜,白天抵抗力不足,人会感觉更加倦怠乏力。立秋时节如何养生 防范秋燥与秋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