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重要的五大城市群 定了 引领区域发展新格局
抱团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日前发布的《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将“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和都市圈同城化发展”列为首要任务。文件明确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世界级城市群,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群成为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并增强中西部和东北的城市群、都市圈对区域协调发展的支撑作用。
这意味着我国将形成“3+2+N”的城市群新格局,三大世界级城市群与两大国内增长极将成为城市群发展的主力。这5个城市群被点名并非偶然。早在十四五规划中,我国就描绘了19个国家级城市群,构成“两横三纵”的城镇化空间格局。这些城市群分为三个层级: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位于第一档,属于“优化提升”之列;山东半岛、粤闽浙、中原、关中平原、北部湾城市群位于第二档,属于“发展壮大”之列;哈长、辽中南、滇中、黔中、天山北坡等9个城市群则位于第三档,属于“培育发展”之列。
从规划定位来看,成渝、长江中游一开始就获得较高的战略能级,规格超出其他城市群。因此民间一度以城市群“五极”相称,将成渝、长江中游分别视为城市群第四极、第五极。这种称呼不仅基于地理方位,还在于它们都是经济、产业、人口重镇,肩负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任。
最新顶层设计文件中,五大城市群依然被着重点名,但战略能级并不对等。只有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被定义为断档式的世界级城市群,而成渝、长江中游则着眼于国内的“高质量发展增长极”。世界级城市群不仅规模大、实力强、发展成熟,更重要的是能够配置全球资源、参与国际竞争、引领国家发展。放眼全球,能被称为世界级城市群的仅有纽约湾区、东京湾区、旧金山湾区、英伦城市群等少数几个。这些城市群拥有一个或多个世界城市,形成了地理边界消失、行政边界模糊、经济产业连成一片的“全球城市区域”。中国最重要的五大城市群 定了 引领区域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