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园提示:不要给猩猩看手机 保护视力与情绪
上海野生动物园最近提醒游客,不要再给网红黑猩猩“叮叮”看手机。此前有游客把屏幕贴在玻璃上播放短视频,“叮叮”紧紧盯着画面,神情专注。园方解释,这样做可能伤害猩猩的视力,还会让它情绪焦躁。工作人员说得很直白:“眼睛坏了,它不会表达,更不能戴眼镜。”
很多网友觉得这则新闻很“好笑”,认为给黑猩猩看一下手机没什么大不了。但实际上,近年来短视频平台上不乏骚扰动物的画面。例如可可西里的“网红狼”因为频繁被投喂,学会在公路边讨食,结果失去了本能的警觉,甚至发生车祸;南宁动物园的“丢那猩”,因为会向游客投掷石块走红,最后有人受伤,园方不得不加强隔离。
这些网红动物之所以能迅速走红,是因为它们身上那些像人的表现:狼讨食像个撒娇的小孩,黑猩猩扔石块像是在挑衅,藏狐的表情被看作“嫌弃”,熊猫的翻滚被解读成“卖萌”。心理学上称之为“拟人化”。拟人化普遍存在,是因为人类最熟悉也最容易调用的参照物就是自己。当我们试图理解动物的行为时,往往会本能地套用人的心智去解释。孤独或缺乏社交时,这种倾向更明显,人们会把动物当成“另一个自己”。
还有所谓的“婴儿图式”效应——圆脸、大眼、短鼻能激发照料冲动。人类的大脑对面孔极度敏感,藏狐的冷峻表情、土拨鼠讨吃、兔狲瞪眼、熊猫翻滚等都被赋予人类情绪。而在短视频里,高清特写和快节奏剪辑又放大了这些信号,变成让人难以抗拒的情感刺激。然而,拟人化的吸引力往往让我们忽略动物本身的感受。就像黑猩猩“叮叮”,它专注盯着手机屏幕的样子,在人眼里也许显得“萌”或“聪明”,但长时间沉迷在电子产品的声光刺激里对人类视力、情绪和作息都会有副作用,何况是黑猩猩。动物园提示:不要给猩猩看手机 保护视力与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