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产业重磅!中国科学家发现100万吨钍矿,估计价值1780亿美元
全球核能产业正面临一个潜在的历史性转折点。中国科学家在内蒙古白云鄂博矿区发现的约100万吨钍储量,不仅可能满足该国未来6万年的能源需求,更重要的是,这一发现将钍基核能技术从理论研究推向了现实应用的门槛。与传统铀基核燃料相比,钍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更清洁的燃料循环和更短的放射性衰变期,这些优势使其被视为下一代核能技术的理想选择。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对核安全要求的日益严格,钍能源技术的发展可能为解决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这一发现的时机具有特殊意义。当前全球正处于能源转型的关键时期,各国都在寻找既能满足巨大能源需求又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技术路径。传统核能虽然不产生温室气体,但核废料的长期处置问题和潜在的安全风险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钍基核能技术的成熟可能为这些困扰提供解决方案,同时为全球能源结构的优化提供新的选择。
钍基技术的革命性优势
钍在核燃料循环中的独特性质决定了其相对于铀的显著优势。首先,钍232本身不能直接进行核裂变,需要在专门设计的反应堆中通过中子轰击转化为可裂变的铀233。这一特性使得钍基反应堆在设计上具有内在的安全性,因为燃料链的中断会自动停止核反应。
更重要的是,钍核燃料循环产生的长寿命放射性废料数量显著少于铀基燃料。传统铀基核反应堆产生的乏燃料中含有大量超铀元素,这些物质的半衰期长达数万年甚至更长。相比之下,钍燃料循环的副产品主要在几百年内就能衰变到安全水平,大大降低了核废料长期存储的技术难度和社会成本。核能产业重磅!中国科学家发现100万吨钍矿,估计价值178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