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到来:记住2个好消息,3个要注意 罕见早处暑撞上鬼月开端
处暑到来:记住2个好消息,3个要注意 罕见早处暑撞上鬼月开端!2025年的处暑不同寻常,60年一遇的“早处暑”与农历七月初一相逢,交节时间在清晨4点33分35秒。老辈人说“上午处暑冷飕飕”,今年的情况正应了这句老话。农历七月被称为“鬼月”,七月初一是“地门开”的日子,传统讲究很多。
处暑通常落在公历8月23日左右,但今年有三个特殊点:一是时间早,交节在农历七月初一;二是时辰巧,清晨进入处暑;三是日子特别,正好是农历七月初一。古人观察发现,处暑在上午的年份,冷空气往往更活跃。农谚也提到:“上午处暑冷飕飕,下午处暑热死牛”。今年全占了,既赶早又在上午,还逢七月初一。因此,今年秋凉的脚步大概率比往年来得快。
“早处暑”最大的好处是天气转凉早。今年出伏在8月19日,处暑在8月23日,两节相隔仅4天。一出伏就迎处暑,暑气消退节奏加快,“秋老虎”难再发威。尤其北方地区,风雨过后降温明显,早晚出门得添件薄外套。对庄稼也是好事,农谚讲“处暑雨淋淋,粮食填满囤”。今年出伏后多地连续降雨,正好给灌浆期的玉米、水稻“加餐”。昼夜温差拉大还能加速籽粒饱满。华北平原的玉米地已见“满地黄”,东北稻田穗头沉甸甸,丰收在望。
然而,第一个坏消息关乎冬天。老话提醒:“处暑在头,八月穿棉”。今年处暑在农历七月初一,加上三伏天特别热,可能预示冷冬。北方农民已在抢收,玉米防阴雨发芽,果树打药防病害,山区比平原更得赶早十天半月。第二个坏消息涉及生活习俗。七月初一“地门开”,传统认为夜晚阴气重。老人叮嘱晚上别串门、别在外饮酒晚归,尤其是刚祭祖的家庭,忌讳带“孝气”登门。这些讲究虽无科学依据,但为免犯长辈忌讳实时热点,处暑当晚还是早归为妙。处暑到来:记住2个好消息,3个要注意 罕见早处暑撞上鬼月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