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金融机构反洗钱尽职调查要便民 简化低风险情形措施
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起草了《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现正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制定该办法的背景包括新修订的《反洗钱法》于2025年1月1日起施行,需要进一步细化相关支持措施;同时监管发现金融机构在结合风险状况采取与风险相匹配的客户尽职调查措施方面存在不足。
管理办法草案指出,参考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反洗钱国际标准,我国在金融机构简化尽职调查、持续尽职调查、受益所有人等方面的具体规定上,与国际标准还存在差距。金融机构反洗钱尽职调查工作虽然重要,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便民”的情况。例如,曾有一位储户要取2.5万元现金时,被银行工作人员反复盘问资金来源和用途,导致储户情绪激动,改为每次只取一元。这种现象并非个例。
反洗钱法第29条和第30条规定,金融机构开展客户尽职调查应当根据客户特征和交易活动的风险状况进行,并且对于涉及较低洗钱风险的情形,应简化客户尽职调查。管理办法草案在尽职调查和风险匹配方面做了进一步细化,专门增加并强调了对低风险情形采取简化措施的要求,仅在高风险情形下才要求强化尽职调查。这将有助于提高正常金融业务的便民性。此外,管理办法未要求对所有5万元以上现金存取业务一律核查资金来源和用途,而是针对高风险情形强化尽职调查,以避免过度干预普通民众日常金融活动。
法律界人士认为,管理办法强调“基于风险”原则,细化不同风险情形下的差异化措施,有助于促使金融机构走出“机械化”开展客户尽职调查的误区,建立动态、精准的洗钱风险防控机制。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2024年人民银行各分行共接收重点可疑交易线万余份,筛选后对需要进一步查深查透的线余次,向侦查、监察机关移送线余条;协助侦查、监察机关对1700余起案件开展反洗钱调查共1.7万余次,协助破获涉嫌洗钱等案件1300余起。
这些数据说明需要继续加大对洗钱风险大人群的监控,同时尽量简化风险小人群的各种尽职调查。这种简化还可以避免违反《民法典》中物权法等方面的规定。关于管理办法,还有两点建议:一是进一步细化金融机构的“自由裁量权”,以防止机构“层层加码”;二是避免政出多门。从源头上防范和制止洗钱工作十分重要,但在防范和制止的同时,要尽量减少对普通公众的影响,希望将来正式推出的管理办法能够充分体现便民不扰民的原则。媒体:金融机构反洗钱尽职调查要便民 简化低风险情形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