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医用面膜”的店铺竟啥资质都没 无资质售卖乱象频出
几个月前,河北的陈女士受家人委托购买一款医用保湿面膜。她发现商品宣传图中虽然注明了品牌名称和缩写,但包装盒上没有品牌中文名,只有“医用修护敷贴”和“二类医疗器械”字样。在商品详情页,她找不到这款面膜的具体信息,也没有成分和厂家信息,这让她感到蹊跷。最终,她决定不购买,并查了相关规定,了解到医用面膜(实际为医用敷料)可能属于第二类或第三类医疗器械,如果在网上销售,应当展示医疗器械注册证或者备案凭证。
记者调查发现,多个平台存在医疗器械违规售卖现象,包括无资质网售医疗器械、商品页未按规定展示资质、违规转卖医疗器械、模糊医疗器械名称规避审核等。按照陈女士提供的链接,记者在某电商平台上找到这款面膜。商品名称和宣传图中均有“医用”字样,但详情页规格参数表中却明确标注“是否医疗器械”为“否”,“医疗器械类别”为“非器械”。记者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数字查询库中并未查到该款面膜。客服回复称这是医用面膜,但当询问为何详情页中没有按规定展示相关资质时,客服不再回复。
此外,这家店铺由个人经营实时热点,而按照规定,从事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的申请人应是依法进行工商登记的企业。无资质售卖医疗器械、未按规定展示产品资质的情况并不罕见。
在几家电商平台上,记者查看了多个品类医疗器械的销售页面,发现大多数商家会在店铺详情页公示资质证照。但一些店铺直接让证照“隐身”,只留下自行申报的营业执照信息。有些店铺在商家资质的公示上还出现自行申报信息和证照信息前后矛盾的现象。例如,某品牌隐形眼镜旗舰店卖家自行申报的资质信息显示经营范围不含隐形眼镜,但下方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上却注明包含隐形眼镜。卖“医用面膜”的店铺竟啥资质都没 无资质售卖乱象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