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10岁孩子存养老钱,网友怒批 焦虑流量何时休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阎志鹏在某栏目中强调,养老规划的核心是“时间杠杆”。他举例说,假设年化收益率为8%,从10岁开始每年存1万,到65岁时账户余额可达344万;而如果25岁开始每年存1万,到65岁时账户余额只有280万。这一观点迅速引发热议,相关话题频繁登上热搜。
然而,现实中实现年化收益8%并不容易,且10岁和25岁的1万元价值不同。此外,很多家庭可能没有足够的财力在养育孩子的同时从10岁就开始为他们存养老钱。因此,这样的建议显得有些不切实际。概念模型与现实场景存在较大差异,作为理论探讨是可以的,但媒体平台不应过分炒作以吸引眼球。
该话题发布后,评论区出现了大量负面情绪。有网友表示,自己一睁眼就看到这种标题,顿时感到压力巨大,甚至有人感叹自己的养老钱还没存好,就被建议给孩子存了。这类话题的广泛传播加剧了社会焦虑,尤其是在当前情绪病高发的情况下,这种“只有……最划算”“……绝不能错过”的言论进一步强化了人们的紧迫感和不安。
公众已经开始对专家的建议持怀疑态度实时热点,希望专家们能更多地站在普通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媒体和平台也应有所为有所不为。然而,一些平台似乎已经习惯了通过制造焦虑来获取流量,这从热搜上频繁出现的大病、绝症、年龄等话题可见一斑。
养老问题远不是一道简单的算术题,社会的良性发展需要健康的心态。过度的未来焦虑会抑制创造力的发挥,影响合理消费和经济顺畅发展。各方都应对自身责任有清醒的认识。专家建议10岁孩子存养老钱,网友怒批 焦虑流量何时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