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5万亿城市要来了 京沪经济再攀高峰
城市经济天花板再次被抬高。在一次主题发布会上透露,“十四五”规划收官时(2025年末),北京GDP将突破5万亿元大关。这意味着继上海之后,北京将成为全国第二个达到这一水平的城市,进一步拉开了与深圳、广州和香港等城市的差距。
放眼国际,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GDP超过5万亿人民币(约7000亿美元)的仅有20多个。这样的数字超越了瑞典、比利时、泰国等国家,可以说“富可敌国”。在国内,GDP超过5万亿的省份只有11个,京沪GDP已超过近三分之二的省域。作为直辖市,京沪也是万亿俱乐部的领头羊。目前,我国内地共有27个万亿GDP城市,未来几年有望增加到30个。这意味着万亿城市不再稀缺,万亿GDP的含金量也有所下降。同为万亿城市,但经济梯度明显:5万亿的京沪,4万亿的深广渝,2万亿的苏成杭武,1.5万亿至2万亿还有6座城市,万亿区间更有10多座城市。当京沪携手进入5万亿行列实时热点,GDP前十强城市也将集体站上2万亿的新起点。
过去20多年来,尽管京沪GDP一直稳居前二,但对广深的领先优势并不显著。从各大城市破万亿的时间表来看,上海于2006年,北京于2008年,而广州和深圳则是在2010年。GDP差距的扩大主要发生在两次经济普查期间,由于统计口径调整,带动GDP大幅上调。第一次是2018年的四经普,上海GDP调增3332亿,北京大增2786亿,上修幅度接近10%。彼时,研发投入开始计入GDP,加上二三产业普查更为细致,科研服务和新兴产业发达的京沪成为最大受益者。第二次是2023年的五经普,上海GDP调增4185亿,北京大增3593亿元,上修幅度超过所有省份。这一次,自有住房以“虚拟租金”形式计入GDP,加上数字经济纳入普查,京沪在这两方面都相对发达。两次经济普查直接给京沪增加了6000-7000亿元的增量,而广深只有1000亿左右,差距因此拉大。当然,经济普查不是凭空变出来的GDP,而是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第二个5万亿城市要来了 京沪经济再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