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进入秋季花粉高峰期 过敏性鼻炎高发
最近,许多人开始经历打喷嚏、流鼻涕和眼睛痒等症状,这些症状看似感冒,但实际上是秋季花粉过敏的表现。立秋后,北方地区进入了秋季花粉高峰期。在北京,监测显示8月26日至9月9日连续15天为最高等级5级。北京世纪坛医院变态反应中心接诊了不少因过敏性鼻炎前来就诊的市民。
专家建议,已经诊断为过敏性鼻炎的患者应提前预防性用药,以避免在花粉高峰期出现严重症状。对于眼睛痒的患者,佩戴防护眼镜;主要表现为鼻部症状的患者则应戴口罩,这是非常有效的防护措施。
北方地区的秋季花粉过敏原主要包括蒿草、豚草、灰藜草和葎草等杂草花粉。这类花粉颗粒小、重量轻,容易飘散并在空气中存留较长时间,极易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其中,蒿草花粉致敏性最强,常引起过敏性鼻炎和结膜炎。虽然感冒和过敏性鼻炎都可能出现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但两者有明显区别。感冒通常伴有头疼发烧嗓子疼等症状,并且一般3到7天就会缓解;而过敏症状会持续三周以上,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时间性特征,去年发生过今年又会出现,这通常是花粉过敏的表现。
过敏的本质并非免疫力低下,而是免疫系统功能紊乱。过敏体质人群的免疫系统将无害物质如花粉、尘螨错误地识别为危险敌人并发动攻击,从而引发各种过敏症状。过敏性鼻炎患者可在花粉季来临前一周开始用药以预防重症。
过敏性疾病已成为世界卫生组织21世纪重点研究和防治的对象之一。在我国北方草原地区,过敏性鼻炎平均自报患病率超过30%,主要由花粉过敏引起。为了探寻北方秋季花粉过敏的主要致敏原,一个由植物学和医学等领域专家组成的团队前往内蒙古满洲里进行植被调研。满洲里属于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植被丰富,种类繁多,但也带来了过敏原问题,尤其是蒿属类花粉和藜科花粉,它们的花期长、花粉量大,导致很多人出现过敏症状。今年5月,北京相关领域专家帮助满洲里建立了3个花粉监测点,并指导当地开展致敏性蒿草集中清除工作,在居民小区、学校周围和公园等人流密集区域割除蒿草等10多种致敏植物的地上部分,有效防止花粉飘散,同时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北方进入秋季花粉高峰期 过敏性鼻炎高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