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授收废品赚300亿 废旧电池变金矿
大学教授收废品赚300亿 废旧电池变金矿。在中国,每年报废的动力电池达到80万吨,如果平铺开来,可以覆盖750座足球场。许开华曾是一名大学教授,他通过回收废旧电池创立了一家上市公司,并将业务扩展到全球。
在深圳郊区,大量的动力电池残骸堆积如山。许开华俯身拾起一块电池残片,镜片后的双眼闪过一丝光亮。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些废旧电池是隐形的有毒炸弹,一旦破损,电解液会泄漏,金属会渗入地下水,还可能一拆就爆。但在许开华眼中,它们却是印钞机。因为这些“电子僵尸”体内藏着大量的锂、钴、镍等关键金属,如果全部回收,将是一笔惊人的财富。据估算,每回收1吨废旧电池,收益大约为2.5万元。预计到2025年,全球产业总规模将超过千亿元。
随着电动汽车渗透率不断提升,全球锂电池在2025年将迎来首次退役高峰,未来规模还将不断飙升。中国在锂、钴、镍等关键矿产上高度依赖进口,其中钴的进口依赖度高达98%。二手电池回收成为化解这种供应链风险的重要途径之一。这不仅是一个赚钱的机会,还能为国家的产业链安全做贡献。然而,二手电池回收并非易事。这些电池个个都是高危品,拆解过程很危险,稍不留神就可能爆炸起火。面对五花八门的电池型号,许多传统回收企业束手无策,人工拆解效率极低。此外,回收工艺复杂,需要化学和物理手段层层“扒皮”,技术门槛高,很多时候回收成本比直接买矿石回来冶炼还要高。
就在别人嫌脏、嫌累,避之唯恐不及时,中南大学教授许开华站了出来。2001年,35岁的他创办了格林美,使命是让废物变宝,还地球绿美。听起来很理想主义,但许开华是个务实的人,除了理想情怀,他也看到了机会:二手电池是金矿,只要技术够硬、成本压下去,就能成为赚钱机器。于是,格林美投入大量资金、时间和人力搞技术研发,发明了一整套安全拆解、资源化提取的核心工艺。这套工艺几乎能将报废电池里的钴、镍、锂“扒干净”,纯度高到可以直接回到新能源产业链里,变成新电池的原料。因此,许开华赚得盆满钵满。仅2024年一年,格林美就实现了332亿元营收,市值也超过300亿元,客户包括三星、LG、宁德时代等头部电池厂商。很多国际巨头要买中国的钴镍锂,都绕不开格林美。大学教授收废品赚300亿 废旧电池变金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