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高温热死蚊子?看完这篇,我心情很复杂……
从河南网友拍到大量蚊子尸体怀疑其被热死,到基孔肯雅病毒的防治,不同于以往蚊子带来叮咬烦恼,今夏蚊子作为疾病传播媒介的身份备受关注。
蚊子的一生,从孳生繁衍到以幼虫态存活,再到成长、越冬,每个环节都与雨水、温度、湿度等因素密切相关。蚊子的繁衍生息离不开水,尤其是积水。它的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蚊四个阶段,前三个阶段都在水中完成,且成蚊的主要活动范围也离水环境不远。
进入“七下八上”主汛期,一场雨后,房前屋后易形成多处积水,这无疑是给蚊子提供了孳生的“温床”。研究指出,当相对湿度达到70%至80%时,蚊子的吸血和产卵活动最为活跃。
花盆等容易积水的容器为蚊虫生长提供了条件。图片来源:海南疾控
温度对蚊子的繁殖、生存和寿命影响颇深。20℃至30℃是大部分蚊子的舒适温度区。当气温高于35℃,蚊子的繁殖能力会下降实时热点、寿命也会缩短;当气温低于10℃,蚊子停止活动,进入越冬状态。研究发现,在35℃的环境中,雌性、雄性埃及伊蚊预期寿命分别约为20天和15天;当气温低于15℃时,埃及伊蚊预期寿命则延长约38天和31天。这是由于高温环境会导致蚊子失水、代谢失控,最终可能因生理机能崩溃而死。
今年夏天,河南网友晒出疑似热死的蚊子。图源网络
试验发现,水温超过38℃时,埃及伊蚊幼虫的成活率会大大降低,在水温达到40℃时会全部死亡;蛹阶段,如果温度达到38℃,大部分蛹无法正常羽化,只有11%的蛹能成虫,且这类成虫又小又虚弱。蚊子在幼虫和蛹阶段经历的温度会影响蚊子成年后的体型和繁殖能力——在较低水温环境下长大的蚊子,成虫体型会更大,繁殖力也更高,而高温下成长起来的蚊子,则是一茬繁殖能力低的“小个头”。
尽管高温会对蚊子构成威胁,但气候变暖反而会显著扩大蚊子的势力范围。温暖日数的增加可能为蚊子提供更长的活跃季,而更频繁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则为蚊子提供了孳生的有利条件。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贾小龙对此曾表示,气候变化背景下,升温来得早、降温来得晚。这让适宜蚊子生息活跃的日子得以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