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为何不反对预制菜 高标准下的安心选择
日本人为何不反对预制菜!最近微信改版,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文章更新。记得将“掘金日本房产”设为星标,不错过任何一篇精彩文章。
罗永浩的一句“西贝几乎全是预制菜,而且还卖得贵”,瞬间把西贝和“预制菜”推上了风口浪尖。这个周末,几乎所有消费者都化身福尔摩斯,在西贝的后厨里找答案。有人发现,儿童套餐里的西兰花保质期长达两年;还有人统计出,西贝的料理包数量惊人,从最简单的番茄炒蛋到猪排烩酸菜这样的硬菜,几乎都有预制版本,保质期往往长达九个月。用网友的话来说:今天这口猪排,可能是九个月前的旧货。
舆论一片哗然,西贝紧急公关,承诺整改、现点现炒,但质疑并没有停下。归根到底,大家的愤怒不在“预制”两个字,而在于谁来监管?谁来保证餐厅不是在偷工减料?一顿饭背后的链条,消费者能不能信得过?这也是为什么,只要提到“预制菜”,很多人立刻想起过去那些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丑闻,脑海里浮现的永远是“廉价、低质、隔夜”。在食品安全的阴影还没有完全消散、统一的标准又迟迟缺席的情况下,预制菜在国内注定难以摆脱“人人喊打”的处境。
但在另一片土地上,预制菜却过着完全不同的生活。便利店、超市、餐馆、食堂……到处都是预制料理。日本人对此毫无抗拒,甚至因为太过普及,日本反而成了全球食物浪费最严重的国家。浪费从哪儿来?其实来自于他们对安全的执念。日本的预制菜保质期短得近乎苛刻:冷藏便当的下架时间从制作完成那一刻就开始倒计时了,三明治只要过点就打折清货,过夜只能整批报废。高端超市的预制菜,甚至在还没到“赏味期限”就要提前撤掉货架。结果就是——每天有大量完好无损的食物,甚至还没来得及上货架,就要直接进垃圾桶。日本的商业食物浪费大约每年有2百多万吨,即使在严格标准下,每天仍有大量符合“可食用”但被丢弃的食品。表面是浪费,实际上是“宁可损失,也绝不冒险”。日本人为何不反对预制菜 高标准下的安心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