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国产AI芯片抢夺市场窗口期 大厂加码布局
国产AI芯片抢夺市场窗口期 大厂加码布局!从年初阿里宣布未来三年投入3800亿元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到百度昆仑芯签下中国移动大额订单,市场对AI芯片的强劲需求推动国内芯片厂商和互联网大厂利用英伟达芯片供应不稳定的窗口期全力抢占市场。行业人士认为,在AI推理芯片上,国内如寒武纪、海光信息、摩尔线程等公司的产品能力已经不错,未来几年国产芯片的发展前景广阔,但仍需在生态建设上持续发力。
Bernstein7月发布的研报表示,英伟达芯片供应的不确定性为国内AI芯片供应商创造了市场机遇,预计2025年国内AI芯片需求将达到395亿美元,AI芯片市场的本土化率将从2023年的17%增长至2027年的55%。近年来,AI需求的爆发让相关企业成为市场的焦点。事实上,国内大厂对AI芯片等基础设施的布局早已展开。2018年,阿里成立平头哥,华为发布两款昇腾AI芯片,百度启动昆仑芯研发等众多重要事件集中爆发实时热点,头部企业对AI芯片的产业化布局便已初见雏形。
阿里、百度等企业一方面持续加码AI基础设施投入,保持资本开支高增长;另一方面也开始积极寻求外部订单,推进自研AI芯片的商业化。年初,阿里宣布未来三年投入3800亿元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吴泳铭表示,过去四个季度,公司已在AI基础设施以及AI产品研发上累计投入超过1000亿元。2025百度云智大会上,百度宣布昆仑芯超节点在百舸AI计算平台5.0版本上可用。新一代昆仑芯P800系列产品采用昆仑芯100%自研的XPU-P架构,目前应用的最大集群规模超过3万卡。8月底昆仑芯宣布中标中国移动2025年至2026年人工智能通用计算设备(推理型)集中采购项目的十亿元级订单,在“类CUDA生态”标段的三个标包中均拿下主要份额,成为互联网大厂自研芯片获外部大额订单的重要案例。媒体:国产AI芯片抢夺市场窗口期 大厂加码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