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干线“新三样”货物实现“一箱制”运输 为外贸出口添动力 提升物流效率降低成本
9月8日上午9时,芜湖港朱家桥港区码头,随着一声悠长的汽笛,“恒隆99”轮搭载着出口毛里求斯的新能源车正式启航前往上海。这是长江海事局与上海海事局实施“新三样”货物水水中转“一箱制”运输模式后的首艘集装箱船。
该运输模式将逐步扩展至其他包装危险货物,并在武汉、芜湖先行试点后推广至长江干线。此举旨在形成以长江干线为主轴、上海港为枢纽,联动长江沿线港口,国内水路、国际海运无缝衔接的高效出口网络,进一步推动我国外贸出口。
9月5日,长江海事局与上海海事局在江西九江签订合作协议,标志着长江干线和长三角“新三样”船载集装箱危险货物水水中转实现“一箱制”运输。这一模式下,新能源汽车等货物通过集装箱出口只需“一次申报”“一箱到底”,极大简化了物流流程,使企业可以在“家门口”即完成“出海口”的操作。
据测算,“一箱制”实施后,集装箱在港时间可缩短35%,每年为企业降低运输成本超过亿元。
近年来,沿江地区加速形成了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在电池技术、智能驾驶等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依托规模化产能,零部件成本降低,新能源汽车性价比显著高于传统燃油车及海外竞品。加之长江黄金通道低成本优势,沿江港口与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无缝衔接,物流体系不断完善,新能源车订单量暴增,也直接拉动了锂电池的出口需求。
为适应新能源汽车等“新三样”产业高速发展,海事部门积极推动多式联运发展,指导重庆、宜宾、武汉等地企业开辟南向出海通道,提高运输效率。长江海事局、江苏海事局积极与浙江、福建、广西等沿海海事机构合作,共同打造水水联运、铁水联运、公水联运“新三样”出海“直通车”,实现跨区域监管统一标准、联合查验、离场免检、信息互通,并开辟“绿色窗口”,缩短行政审批时限,助力“新三样”高效便捷出海。
据统计,今年以来,通过长江干线四川至江苏段新能源汽车实时热点、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货物运输增势迅猛。其中,新能源汽车累计出口38.6万辆,同比增长167%;锂电池集装箱出口2.37万标箱,同比增长110%。长江干线“新三样”货物实现“一箱制”运输 为外贸出口添动力 提升物流效率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