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妈山姆店自带大桶续杯饮料 规则与诚信的碰撞
2025年9月7日,武汉山姆会员店(江岸店)发生了一起引人关注的事件。一名大妈自带巨型容器,在免费饮料机前持续接取饮品,工作人员劝阻无果。网友对此表示震惊,认为这种行为是把自助饮料当自家水龙头使用。
山姆回应称会劝阻但暂不取消服务。从法律角度来看,这种行为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山姆的续杯规则明确指出:“购买指定饮品后,当日可免费续杯”,但未具体规定容器和单次接取量。这导致了两种不同的解读:顾客认为“无限次”意味着可以任意接取;而商家本意是续杯服务限于“当场饮用”,非外带或囤积。
大妈的行为突破了合理使用的边界:她使用非标准容器(水桶),接取量明显超出个人即时饮用需求,并且无视工作人员劝阻,涉嫌滥用合同权利。
从法律角度看,这种行为虽不直接构成犯罪,但已触碰多重法律红线条,当事人履行合同应当遵循诚信原则,根据交易习惯履行义务。山姆提供续杯服务的合同目的是满足现场饮用需求,而非外带或商业性囤积。大妈的行为明显违背合同目的,构成违约。此外,《民法典》第985条规定,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返还。大妈通过超常规方式获取的饮料,超出合同约定范围,属于不当得利,山姆有权要求返还等价款项。
此外,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3条,扰乱商场秩序,造成他人不便且拒不改正的,可处警告或200元以下罚款。若大妈的行为导致其他会员无法正常使用服务或引发现场混乱,可能面临行政处罚。
山姆的“软性回应”背后有其商业考量。强硬措施可能被炒作成“欺负消费者”,而且规则本身存在模糊性,未明确限定容器和单次接取量,直接追究法律责任存在举证难度。但从法律角度客观来说,商家的宽容不意味着行为合法,一旦发生纠纷,仍构成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和合同目的。如果类似行为泛滥,山姆有权修改规则甚至终止服务,最终受损的是全体消费者。
网友热议此事,认为大妈的“桶装续杯”看似聪明,实则在法律和道德的双重层面都站不住脚。法律的底线不仅是明文禁止,更是诚实信用和公序良俗实时热点。大妈山姆店自带大桶续杯饮料 规则与诚信的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