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一款”与校服自愿购买如何平衡 倾听多方声音寻最优解
新学期,全国多地推行中小学生“一市一款”校服政策实时热点,这一变化引起了广泛关注。南昌市于今年6月发布了推进落实中小学生校服“一市一款”的工作实施方案,强调学生和家长可以在自愿的前提下通过江西省中小学生校服展示平台获取购买渠道,也可以直接在市场上购买,并且严禁强制或变相强制购买。7月,沈阳市教育局发布公告征集中小学生统一校服款式,近100万人次参与投票,其中一款校服获得超72万票,引发了“刷票”质疑。
校服问题涉及众多敏感点。首先,校服的质量直接影响孩子的健康,之前个别地方曝出的校服质量问题曾引起社会关注。其次,校服几乎伴随孩子的整个学习阶段,不少孩子认为校服难看,这反映了少男少女对美的追求需要得到满足。此外,校服意味着学生统一着装,与教育公平直接相关。之前有些学校采购高端校服,导致“天价校服”成为民生痛点。同时,校服采购量大面广,如果采购不透明,可能滋生教育腐败。
国家政策层面,今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通知,在负面清单中明确禁止强制购买校服。地方上,广东五部门发文规定不得以任何方式强制购买中小学校服,甚至明确非城镇中小学校原则上不要求统一着装、购买校服。在各地推动校服规范的过程中,“属地统一选用模式”逐渐被强化。广东省文件强调以市或县区为整体实现一市(县)一款或多款。沈阳、南昌等地也在推动“一市一款”的校服政策。
“一市一款”政策压缩了学校自行设计、采购校服的空间,提升了采购的廉洁性和透明度,规模效应还能降低校服成本。然而,这也使得校服变得缺乏特色,降低了辨识度,可能导致全市校服颜色和样式单一,引发了一些学生和家长的担忧。虽然不强制购买校服是明确要求,但许多学校仍将统一穿校服作为校规执行,不穿校服会扣班分。如何让校服自愿购买政策真正落地,成为一个现实问题。
希望各地教育部门在执行校服新政时,多听取学生和家长的真实想法,兼顾不同群体的不同诉求,找到公共政策的最佳解决方案。“一城一款”与校服自愿购买如何平衡 倾听多方声音寻最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