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一遇,今年处暑不一般 农作物丰收有望
60年一遇,今年处暑不一般 农作物丰收有望!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也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通常在每年公历8月22日至24日之间。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50°,斗指戊(西南方),意味着炎热的暑气逐渐消退。“处”字意为终止,即暑气至此而止,三伏天也接近尾声。不过,在某些地区,“秋老虎”现象仍可能导致短期高温闷热天气。
2025年的三伏天将于8月19日结束,持续30天,比往年略短。当年的处暑节气则定于8月23日,形成“处暑出伏后”的格局。民间谚语“处暑出伏前,必定是灾年;处暑出伏后,遍地出黄金”表明农作物成熟期延长,丰收概率提高。然而,出伏后地表热量依然存在,需警惕“秋老虎”带来的短期高温影响。
每年处暑一般位于农历七月中旬,但2025年的处暑恰逢农历七月初一(公历8月23日)。根据谚语“处暑在头,九月穿袄;处暑在尾,九月穿单”,今年秋季可能提前降温,农历九月时需准备厚衣物。农民应关注早熟作物防寒,防止低温对产量的影响。
2025年为乙巳蛇年,上一次相同干支年份为1965年,当时南方曾出现历史性干旱实时热点。结合立秋时间较晚(8月7日13:51)以及末伏高温(8月17日至26日),今年处暑后可能会面临持续高温与早秋降温的双重挑战。
处暑这天,一些地方有放河灯习俗,寓意祈福消灾、驱散暑气。此外,人们还会享用几种传统美食,比如南瓜、莲藕和鸭子。南瓜小米粥是一道受欢迎的菜肴,制作方法简单:将南瓜去皮切块,与清洗干净的小米一同煮至浓稠即可。凉拌藕片则是另一款美味佳肴,先将莲藕切片焯水,再用调好的酱汁浸泡,最后加上香菜和白芝麻点缀。红焖鸭也是一种经典选择,先将鸭子焯水,再用冰糖炒色,加入清水、香料和调味料,大火煮至鸭肉软烂,最后收汁完成。
处暑标志着暑气的结束,人们通过各种方式迎接凉爽的秋天。除了这些传统美食外,多吃秋季新鲜水果也是不错的选择。60年一遇,今年处暑不一般 农作物丰收有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