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出伏 一年中“凶险”的36天来了 警惕健康风险
俗话说:“三伏出,暑气消”。一年中暑气最盛的日子终于结束了。我们将迎来36天的特殊时期,这段时间需要格外警惕。
从8月19日到9月23日这36天是下半年尤为危险的时候。此时免疫力相对薄弱,人体易被疾病“攻击”,很多人会出现咽喉肿痛、口干舌燥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此外,气温波动较大,心脑血管疾病如中风、心梗、脑梗的发生率较高。
出伏后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防“秋老虎咬人”:此时气温高,人体水分流失大,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早晚温差大也增加了脑出血、心梗等疾病的风险。建议随身携带薄外套或围巾披肩,防止受风。
防“秋燥”伤人:肺喜润恶燥,秋季燥邪当令,易出现皮肤皲裂、口鼻干燥、口渴咽干等症状。
防“秋乏”扰人:缓解“秋乏”需保证充足睡眠,最好比平时多睡一小时。同时加强锻炼实时热点,如慢跑、快走、练习八段锦等。
防“秋补”胖人:平时摄入高脂肪、高蛋白质食物较多的人群以及患有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的人群不宜“贴秋膘”。
养生方面记住以下几点:
吃得“润一点”: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百合、冬瓜、萝卜、藕、海带、蘑菇、木耳、芹菜、蜂蜜等。
心情“好一点”:避免情绪大起大落,尤其是老年人应避免紧张、焦虑、恼怒等不良情绪刺激。
喝得“多一点”:除了多喝白开水,还可以喝沙参麦冬百合茶、石斛麦冬陈皮饮等。
揉得“勤一点”:太溪穴为肾经原穴,可滋阴补肾,帮助缓解因秋燥引起的不适。太溪穴位于足踝区,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睡得“早一点”:出伏后易“秋乏”,一般情况下,晚上10点就应该上床睡觉了。
穿得“暖一点”:早晚天气较冷时,穿上长袖薄衣服,缩小温差,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今日出伏 一年中“凶险”的36天来了 警惕健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