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老年人消化不良率超两成 科学管理促健康
第十届老年医学大会召开之际,《老年人消化不良的评估与处理中国专家共识》首次解读,血脂高峰论坛同步举行,凝聚行业智慧,共同守护银龄健康。
随着老龄化加剧,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3.1亿,占总人口22%。其中约75%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病。消化不良与血脂异常是老年人群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随着年龄增长,消化功能减退、脂质代谢紊乱等问题日益突出,更需要科学管理与早期干预。
肠道不仅是消化吸收的重要场所,也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和感知器官,集结了超过70%的免疫细胞及数万亿肠道微生物。肠道对于身心健康至关重要,影响免疫力、慢性病风险,甚至情绪状态。老年人因消化酶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缓,易出现消化不良、便秘等问题。调查研究显示,消化不良患病率随增龄升高,我国老年人消化不良的患病率高达24.5%。而便秘则主要由年龄增长导致的身体机能、生活习惯改变造成,我国60岁以上人群慢性便秘患病率高达22%,需要长期照护的老年人便秘率更高达80%。消化不良与便秘不仅影响营养吸收和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肛肠疾病、心血管事件,甚至与衰弱、认知障碍等疾病相关。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郑松柏教授指出,老年人消化系统胃肠功能随增龄逐步退化,导致消化不良、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在老年人群中高发。老年人消化不良常由胃肠动力减弱和消化酶分泌不足引起,症状如腹胀、食欲减退、排便困难等,往往被忽视,导致病情发展。早期识别和干预至关重要。应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鼓励规律运动;若症状持续,则需配合药物治疗。促动力药伊托必利可增强胃排空和肠道蠕动,安全性高,适合老年人长期使用;胰酶肠溶胶囊则适用于胰腺功能减退导致的脂肪消化障碍。老年人日常活动减少,胃肠蠕动减缓,常受便秘问题困扰,日常应注意饮食调整和生活习惯改变,增加膳食纤维和水分的摄入,适当增加活动量。若症状持续影响生活质量,需配合使用指南一线推荐的渗透性泻剂,如乳果糖口服液,不仅能安全有效缓解便秘症状,长期使用乳果糖益生元效应还能改善肠道菌群结构,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我国老年人消化不良率超两成 科学管理促健康